蚌埠:“檢察藍”守護“英烈紅” |
|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以來,蚌埠市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加強對烈士紀念設施和革命文物的保護,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30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20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3件,以“檢察藍”守護“英烈紅”。
讓英烈紀念設施保護常態化。市檢察院聯合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全面提升我市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水平。按照“信息校核、規范整修、有效管護、宣傳教育”四個“全覆蓋”工作標準,共摸排散葬烈士墓215余處,逐一核實,登記造冊。通過磋商、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督促職能部門規范整修烈士紀念設施106處。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推動遷移50余處散葬烈士墓集中安葬,方便統一集中管護。
龍子湖區檢察院在烈士紀念設施公益巡查中發現,李玉寬烈士墓未立墓碑,無固定保護范圍,缺乏日常管護,損害英烈形象,遂向龍子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該局及時對烈士墓進行修繕和管護。該局在征得烈士家屬同意后,會同李樓鄉政府,將李玉寬烈士墓遷至平山公墓烈士專區集中管護。
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針對烈士紀念設施管護不善的問題,共向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16件,推動淮北西大門烈士陵園、“白行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王亞箴烈士墓、李家連烈士墓等一批烈士紀念設施得到修整。
讓無名烈士不再無名。固鎮縣檢察院在開展英烈紀念設施保護活動中,該縣湖溝鎮于河頭村80多歲的退伍老兵于某某等向檢察機關反映,當年淮海戰役南坪集阻擊戰,解放軍轉戰經該村時,在該村短暫修整,其中一二十名戰士因傷勢過重犧牲,當地村民將這些就地埋葬,并立有木碑,因年久失修,木碑已經不再,埋葬地點也被村民開荒,希望政府部門為這些無名烈士修碑紀念。固鎮縣檢察院將該情況向該縣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反饋,經核查,于2021年8月,對湖溝鎮于河頭無名烈士予以認證,目前正在修建紀念設施,預計今年清明節前后完成。
讓沉睡的紅色資源“活”起來。全市檢察機關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在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挖掘蘊含的紅色故事,發揮好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津浦鐵路固鎮老火車站舊址1910建造,1912年1月1日投入運用,1938年5月被侵華日軍控制,1972年因固鎮縣新火車站建成使用而逐漸被廢棄。2019年獲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6月,合肥鐵路運輸檢察院向固鎮縣檢察院移送津浦鐵路固鎮站舊址存在安全隱患線索,查明事實后,固鎮縣檢察院聯合合肥鐵路檢察院向縣文旅局、城關鎮人民政府等單位制發檢察建議,要求修繕文物,整治周邊環境,落實文物日常管護措施,運用好革命文物,講好紅色故事。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整改,投入2400余萬元修繕文物舊址800余平方米,并增設蒸汽火車、觀景臺等設施,建成津浦鐵路固鎮展示館和抗戰紀念館。
2021年7月1日,該舊址升級為津浦鐵路固鎮站遺址公園,現已成為蚌埠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基地和津浦鐵路文化展示基地。
下一步,全市檢察機關將繼續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作,共建公益保護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持續做好烈士紀念設施和革命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促進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和革命文物的良好氛圍,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貢獻蚌埠檢察力量。(付世亮 王磊)
(責任編輯:孫天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