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落地見效 |
優質法律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保障 |
|
□ 本報記者 李光明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
2020年8月上旬,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榴園鎮榴園社區(原榴園村)果汁廠的承包商來到社區,找社區“兩委”商談明年的承包事宜。
“多虧了配給村里的法律顧問,讓咱們村每年有了20萬元的集體收入?!闭f起這件事,榴園社區的居民很是高興。
社區有了法律顧問,這可給榴園社區集體經濟的壯大提供了一份可靠保障。其實,這只是淮北市推進落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開展法治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早在十幾年前,榴園社區村辦果汁廠發包給他人,承包人每年按每畝地2000元向村里支付承包費。由于果汁廠的占地中有部分是少數村民的土地,因此合同履行3年后,在被占地村民要求下,承包人便直接將承包費支付給了村民,但幾年后卻連村民的承包費也不再支付。
2019年,淮北市開展清理和規范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合同專項行動,榴園社區在自查中發現了這一問題。雖然和承包人進行了多次交涉,但始終未能就承包費問題達成一致。
經社區法律顧問審查,社區依法將承包人訴至法院,要求其補足欠付的承包費,同時提高承包費。今年6月,法院經審理,支持了社區的訴請。
同樣受益于“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的還有華家湖社區。
烈山區司法局局長李強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華家湖社區有一座荒山,因歷史原因也存在承包價格低、合同不規范的情況,最后通過審查清理出40多個不規范合同。在法律顧問的幫助和指導下,該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5萬元提高到60萬余元。
據了解,去年以來,烈山區共摸排出982個應簽未簽的不規范合同,為村集體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萬余元,有效擴大收益1100萬余元。
淮北市司法局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過程中,首抓全面推進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受聘的法律顧問要為村里重大事項的決策、重要經濟合同的簽訂、重大項目的談判等提供法律服務建議,開展法律風險評估,審核、修訂村(社區)自治組織章程、村規民約和其他管理規定,引導村(社區)依法治理。同時,還要協助村(社區)做好換屆選舉工作,組織處理信訪案件,為群眾解答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征地拆遷、土地權屬、婚姻家庭、上學就醫、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指導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并為符合條件的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等。
如今,淮北市已建設鎮、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包括站、室)341個,讓村民在遇到法律問題時找得到法、用得到法、信得過法,有效打通了基層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
(責任編輯:孫天藝) |